位置:首頁(yè) > 中藥 > 向日葵花

向日葵花

【藥材名稱】向日葵花
【拼音名稱】xiangrikuihua
【別名】葵花
【科屬】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花。
【產(chǎn)地】全國(guó)各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味微甘;性平

【功能主治】祛風(fēng);平肝;利濕。主頭暈;耳鳴;小便淋瀝
【中成藥】共有 1 種中成藥使用向日葵花: 參芪花粉片
【用法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

【注意事項(xiàng)】
孕婦忌服。

【采收儲(chǔ)藏】
夏季開(kāi)花時(shí)采摘,鮮用或曬干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
向日葵 一年生草本,高1-3m。莖直立,粗壯,中心髓部發(fā)達(dá),被粗硬剛毛。葉互生;有長(zhǎng)柄;葉片寬卵形或心狀卵形,長(zhǎng)10-30cm或更長(zhǎng),寬8-25cm,先端漸尖或急尖,基部心形或截形,邊緣具粗鋸齒,兩面被糙毛,具3脈。頭狀花序序單生于莖端,直徑可達(dá)35cm;總苞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,先端尾狀漸尖,被長(zhǎng)硬剛毛;雌花舌狀,金黃色,不結(jié)實(shí);兩性花筒狀,花冠棕色或紫色,結(jié)實(shí);花托平;托片膜質(zhì)。瘦果倒卵形或卵狀長(zhǎng)圓形,稍扁,淺灰色或黑色;冠毛具2鱗片,呈芒狀。脫落。花期6-7月。
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
花含槲皮黃甙(quercimeritrin)。三匝皂甙,向日葵皂甙(helianthoside)A、B、C,其甙元是齊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和刺囊酸(echinecystica acid)[2-10],對(duì)映-貝殼杉烯酸側(cè)柏醇酯(thujanol ester of ent -kaur-16-en-19-oic acid),對(duì)映-粗糙裂片酸側(cè)柏醇酯(thujanol ester of ent -trachyloban-19-oic acid),對(duì)映-貝殼杉烯酣(ent-kaur-16-en-19-al),對(duì)映粗糙裂片酣(ent-trachy-loban-19-al),對(duì)映-貝殼杉-16β-醇(ent-kauran-16β-ol),對(duì)映-阿替烷-16α-醇(ent-atisan-16α-ol),對(duì)映阿替烷-16β-醇(ent-atisan-16β-ol),黑麥草內(nèi)酯(loliolide)[11],4,5-二氫白色向日葵素(4,5-dihydroniveusin)A,絹毛向日葵素(argophyllin)A、B,15-羥基-3-去氧灌木腫柄菊素(15-hy-droxy-3-dehydrodesoxytifruticin),白色向日葵素(niveusin)B,1,2-脫水白色向日葵素(1,2-anthdridoniveusin)A[12]。此外,還含果膠(pectin),其中半乳糖西藏酸(glalcturonic acid)含量較高[13-15],為多聚半乳糖酣酸形式[16]。

花粉含甾醇,主為β谷甾醇(β-stiosterol)。

【藥理作用】
1.對(duì)血管的作用:花的水提取物灌流兔耳,有血管擴(kuò)張作用;對(duì)貓皮下注射有短暫的降壓作用;對(duì)兔靜脈注射也引起呼吸興奮、血壓下降。

2.增強(qiáng)小腸收縮:還能明顯增強(qiáng)小腸收縮,可用于腸無(wú)力。

3. 退熱作用:酊劑據(jù)云有退熱作用。

【各家論述】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:祛風(fēng)、明目。治頭昏,面腫,又可催生。
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向日葵花圖片
向日葵花
向日葵花
向日葵花1
向日葵花1
向日葵花2
向日葵花2
向日葵花3
向日葵花3